-
國是訪問丨瑞士再保險集團CEO:中國還能成為全球最大保險市場嗎?
文/王恩博
早在2019年,全球再保險業巨頭瑞士再保險就曾預測:中國將于21世紀30年代中期成為全球最大保險市場。如今,這個判斷是否有變化?
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繆汶樂(Christian Mumenthaler)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等媒體采訪,再次談及這個問題。
繆汶樂強調,瑞再對中國市場的判斷沒有改變。到2032年,中國保險市場總值有望較2022年擴大一倍以上。中國在疫情期間表現出強勁韌性,瑞再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高于“5%左右”的官方目標。
看好中國經濟全面回暖,消費成主引擎
穩固的經濟基本面,是瑞再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
瑞再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顯著放緩,且面臨較高下行風險。相比之下,今年中國經濟將全面回暖,消費持續修復成為主要動力。
繆汶樂向國是直通車進
-
國是訪問丨395個北京中信大廈!中國在這一領域已連續七年全球領先
文/龐無忌 韓昕寧
中國已連續7年問鼎全球(除美國以外)十大LEED綠色建筑市場榜首。這是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及綠色事業認證公司(GBCI)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近日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透露的信息。
杜日生說,截至2022年底,中國獲得LEED正式認證的建筑物總面積已近1.6億平方米,如果以北京中信大廈(北京最高的 LEED金級建筑)作為參照物,中國LEED認證總面積等于395個中信大廈。
LEED是指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由USGBC推出,是當前全球范圍內公認且應用最為廣泛的綠色建筑及城市認證體系。自2005年我國第一個建筑項目獲得LEED認證以來,LEED綠色建筑數量在國內呈現指數式增長。
在各類建筑爭相申請LEED認證,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也不乏一些批評的聲音。
有人認為,企業做LEED認證只是為了給建筑披上一件昂貴的“綠
-
國是訪問丨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對服裝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
文/李曉喻
迅銷集團全球執行董事、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吳品慧近日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采訪時稱,中國民眾對服裝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他們對顏色和版式設計更加敏感,對商品功能和情緒價值的要求更高,消費也更理性。這為優衣庫帶來了新的機遇。
她表示,今年,優衣庫在中國仍將以80至100家的速度開設新店,春夏將開近40家新店,覆蓋北京、上海、深圳、四川、湖北等20省及直轄市。
采訪實錄摘編如下:
國是直通車:從2020年到2023年,中國市場對優衣庫的意義和重要性有何變化?
吳品慧:過去三年,外部環境雖然復雜多變,但中國市場依然是迅銷集團的全球重要戰略市場之一。現在,優衣庫已在中國覆蓋超200座城市,擁有超900家直營門店。2022年下半年,我們開了40多家新店,廣泛滲透三四線城市。
我們對今年中國市場的復
-
國是訪問丨中國平安總經理謝永林:為什么“對平安股價有信心”?
文/王恩博
外部環境復雜多變、消費需求承壓、資本市場波動。。。。。。在經營面臨多重重大挑戰的2022年,中國平安交出一份較為穩健的經營成績單。
根據近日公布的年報,去年中國平安實現歸母營運利潤1483.65億元,同比增長0.3%;營運ROE達17.9%;凈利潤1074.32億元;歸母凈利潤837.74億元。
進入2023年,疫情形勢、宏觀環境以及房地產等特定領域發生明顯變化。作為中國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平安將怎樣應變?
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近日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等媒體采訪,對股價、房地產風險、發展策略等受到市場高度關注的話題作出回應。他表示,對平安股價有信心,且集團地產風險敞口占比低,風險可控。
未來平安價值和股價會相匹配
受制于壽險行業周期性轉型等影響,過去一段時間里平安股價表
-
國是訪問丨中企進軍中東,正當時
文/劉文文 龐無忌
提到中東,許多人仍留有動蕩、混亂或落后的印象。但眼下,中東正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大亮點。
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讓世界重新認識了卡塔爾以及它所在的中東地區。近日沙伊復交的消息讓人們再度將目光聚焦中東。越來越多中國投資者也將視線投向中東。
“中東正成為中國投資者的‘優選項’。”長江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李洋近日在接受國是直通車專訪時作出如是判斷。
當前中東地緣政治環境以及營商環境如何?中東從“向東看”到“向東行”意味著什么?如何看待中國企業出海中東的發展前景?剛從中東調研回國的李洋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解答。
中東經濟潛力顯現
李洋表示,受多重因素影響,近年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不少市場表現低迷:美國通脹高燒不退、烏克蘭危機重創歐洲經濟、全球經濟拉響衰退警報……“可以說
-
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如何走一條特殊的數字化之路?
文/夏賓
2022年的中國經濟“成績單”顯示,初步核算,當年服務業增加值638698億元,比上年增長2.3%。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2.8%。
占據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服務業同樣也是就業的主渠道。數據顯示,2013至2021年,服務業就業人員累計增加8375萬人,年均增長3.0%,平均每年增加就業人員931萬人。而服務消費的占比也越來越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平臺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勇堅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稱,在數字化的浪潮下,加快推動服務業數字化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數字化推動服務業需求擴大,提高服務供給效率,拓展生產可能性邊界,同時也是數字普惠的重要體現,并且能提升服務業企業門店的價值,解決線上線下的沖突與矛盾。
但服務業的數字化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如何更好地推動服務業數字化?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