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處刑式虐貓”背后潛藏心理危機!什么法律能管?

                        分享到:

                        網紅“處刑式虐貓”背后潛藏心理危機!什么法律能管?

                        2023年05月09日 11:19 來源:國是直通車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文/趙斌

                          “杰克辣條虐貓”又一次登上熱搜。有網友曝出,近日因“處刑式虐貓”、拍攝短視頻傳播等被當地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拘留的網紅博主“杰克辣條”徐某輝,在拘留執行完結獲釋后疑似再次“組局”直播虐貓。

                          徐某輝有無再次直播虐貓尚需求證,但對其此前已遭曝光的“處刑式虐貓”行為,絕大多數網友都表達了強烈憤慨,且擔憂背后潛藏更大社會危害。虐待甚至虐殺動物是一種心理疾病嗎?面對虐貓等行為,什么法律能管?

                          放任虐待動物或產生社會風險

                          “虐貓等虐待動物行為是心理疾病的表現之一,放任不管有產生極高社會風險的可能。”上海長征醫院心理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心身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潘霄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采訪時說。

                          這樣的觀點,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見諸學界。美國精神病學家約翰·麥克唐納(John MacDonald)是第一批將虐待動物作為心理問題研究的心理學家之一,他于1963年對100名“做出了殺人威脅”的精神病患者進行研究,其文章《殺人的威脅》(The Threat to Kill)發表于《美國精神病學雜志》。

                          麥克唐納在文章中稱,“在虐待狂的患者中,經常會遇到童年虐待動物、放火和遺尿的三聯癥”。所以,五歲后出現遺尿、放火、虐待動物的三種行為,后來被稱為“麥克唐納三要素”。

                          潘霄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國際上多位精神、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虐待動物的兒童可能會發展出沖動、攻擊性的人格障礙;同時表現出一系列其他攻擊性行為,如打架偷竊、破壞和欺凌。60%虐待動物的兒童表現出爭斗、破壞性或攻擊性爆發以及逃學行為。

                          此外,虐待動物者比非虐待者更有可能出現人際暴力行為、涉及財產的犯罪行為、藥物使用障礙(如止痛藥成癮)、擾亂公共秩序障礙(如引發騷亂、搶劫、破壞公共設施、暴力行為和縱火),且部分殺人犯曾有過虐待動物行為。

                          虐待動物行為如何定性?

                          虐待動物行為對于正常人而言普遍難以接受,但為何總有部分人“癡迷”于此?

                          潘霄及其所在團隊研究發現,虐待動物的動機很復雜,大致可分為9類。

                          虐待動物的動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潘霄認為,如果虐待動物實施者超過18歲,不能排除其患有人格障礙的可能性,需要到專業醫院的心理科接受正規系統心理治療,通過心理治療、個人成長、家庭教育相結合,用積極、建設性的方式舒緩其心理壓力,令積壓的憤怒情緒得以宣泄。

                          如果虐待動物行為發生在少年兒童身上,則更需要引起注意,判斷其行為性質:

                          第一步,首先確定“虐待”是否屬于合理反擊行為。

                          如果動物抓咬或驚嚇孩子在先,攻擊動物行為在后,同時未導致動物死亡,且此類行為是偶發而非常態,則家長應對動物進行管教,而非管教孩子。

                          第二步,看類型、嚴重程度、頻率和其他方面。

                          如果孩子無故虐待動物,要看虐待動物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是輕度摔打、踢打動物,還是用物品傷害動物、燒灼動物甚至致死性虐待。如果是輕度虐待,生活學習等其他方面正常,虐待動物發生頻率不高,則孩子的心理狀態尚處于家長可處理階段。

                          在此情況下,家長應引起重視并重點考慮三方面:家長是否在家被孩子發現使用了暴力;自己是否有虐待動物行為;是否對待孩子過于嚴苛或控制。如果任一答案是肯定的,則應該立即改正,并對孩子保持觀察。

                          第三步,尋求專業機構評估、診斷和治療。

                          如果孩子無故嚴重虐待動物,且有其他反社會行為,如打罵、威脅他人、逃學、夜不歸宿、吸毒、縱火、嚴重破壞公共設施等,則應高度重視,立即帶孩子前往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心理科(心身科)評估診斷,進行心理治療,必要時服用藥物。

                          潘霄認為,目前國內外學界對青少年虐待動物已有所研究和發現,但虐待動物在何種程度上、通過何種中介因素來影響暴力行為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緣何不對虐待動物專門立法?

                          回到此次徐某輝虐貓事件,從安徽省阜南縣公安局發布的警情通報來看,其有兩個核心錯誤行為:“對貓實施虐待”和“拍攝成短視頻在QQ群傳播”;結果是“造成惡劣社會影響”;處理結果是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對徐某輝予以治安拘留。

                          盡管我國尚未針對虐待動物行為專門立法,但現行法律依然可以約束此類違法行為。

                          2020年9月11日,農業農村部就人大提出的關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反對虐待動物法或將虐待動物及相關行為納入治安管理處罰法適用范圍的建議進行回復:目前,多數虐殺動物的行為可以通過現有法律規定進行調整,公安等多部門都在對相關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在社會生活中虐待動物只是極少數現象,更多公民與動物是和諧相處的,針對這種很少的違背道德行為專門制定一部法律,缺少必要性,而且基本可以通過完善現有法律法規來解決。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張明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就指出,在網絡空間亦要遵守公序良俗,虐貓行為嚴重違背公序良俗,涉嫌破壞公共秩序,可以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尋釁滋事”的規定進行處罰,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刑事專家、首都師范大學法律系教授、北京市冠衡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肖怡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也特別提到,如果將殘忍或血腥的虐貓視頻故意發給他人,在網絡上傳播,造成惡劣影響的,就有涉嫌尋釁滋事罪的可能。

                        【編輯:葉攀】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手机免费天天看高清电影,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看,久久国产福利国产秒拍